复习建议归纳总结:
一)、抓"三本"--考试大纲、课程标准、教材
1、研究考试大纲,高度重视"增",慎重对待"删",具体分析"改"。
2、新课程标准在宁夏、广东、山东、海南等地搞试点。
3、教材,是用教材教,不是教教材。
二)、抓"三基"--基本知识、基本技能、基本方法
1、以基本、主干知识为主
2、掌握基础知识上形成技能
3、方法得当,事半功倍,方法不当,事倍功半。抓知识是基础,方法是关键。
三)、抓"三点"--重点、难点、热点
1、抓住重点
2、突破难点
3、不回避热点
四)、抓"三法"--考法、教法、学法
1、有考试的地方,一定有考试方法
2、教学有法,教无定法,教要得法
3、不要过多地纠缠老师的教,要关注学生的学
五)、抓"三轮"
1、第一轮,抓考点落实
2、第二轮,抓学科内综合
3、第三轮,强化训练应考实效得分。
六)、抓"三性"--基础性、综合性、时代性
1、基础性:抓主干知识、构建知识网络
2、综合性:学科内、跨学科、与热点结合
3、时代性:反映社会、贴近社会、贴近学生
2004年,文科综合试卷综合弱化,题量减少,难度降低,甚至某些题的答案就隐藏或蕴含在材料中;考查人生观、价值观的题增多了,直接考查基础知识的题也有所增加。
文综试卷全国卷和自主命题卷不尽相同。高考题年年在变,年年在求新求变,因此,我们不能跟在每年都在变的试题后面跑,这是永远追不上的,最好的办法是--立足基础,强调主干,搞好专题复习,加强解题的规范化及专项训练,注重应用,加强探究性学习,突出能力,体现综合,关注时代。
三、2005年高考地理学科命题趋势
(1)学科基础主干知识仍将是命题的重点,不回避重复。如环境问题、区位因素分析、自然灾害、地图知识等。
(2)综合能力的考查是多方面、跨学科的,但主要是地理读图用图的能力和阅读处理材料的能力。重在提取、加工信息,灵活解决提出的问题。
(3)仍将侧重人文地理部分;自然地理应重在与实际问题的结合,如地方时、天气系统、水资源问题、地质构造与工程建设等。
(4) 区域地理是命题的落脚点,尤其是注重利用图中所提供的信息,如经纬度、山脉、河流、湖泊、国界线、等高线等,来判断该图所在的区域,不回避我国或世界主要国家的边界地区。
(5)热点焦点问题的考查重在区域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,并不在热点焦点问题的本身。
(6)跨学科综合重在培养多角度、多层次分析问题,有些问题可能学科界线模糊,不必争论属于那个学科。
(7)人地关系、可持续发展是地理学科的主题,理应贯穿于教-学-考的始终。
高考命题的改革,只能是渐进式的,不宜追求跨越式的有震撼力的突变。高考试题重点考查的是大学新生所应具有的能力和素质;考试范围要遵循中学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;题型设计上要增加应用型和能力型题目。这是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,也是试题的评价标准。针对2004年高考自主命题出现的总体难度下降,课本与复习资料上常见的题目数量多,创新性强的试题少等问题,在2005年高考命题将更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,力求使"题海战术"失灵,坚决杜绝偏题、怪题和难题,来促进中学的素质教育。